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“是本科就行”的时代,过去了。广东本科补录名单一公布,教育圈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:2.1 万个补录名额,绝大部分都是民办大学。更扎心的是,有 11.2 万考生有资格填报,最后还是剩下一大半空着。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这不是个别现象。


从南到北,民办大学的招生冷得像寒冬。


黑龙江物理类民办本科二次补录,缺额占比高达 96%—— 计划招 6452 人,最后只录上 264 个;历史类更夸张,83% 的名额没人报。就算降分 20 分、30 分,还是招不满。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广西连续四次补录,不受最低分限制,还是有不少学校招不到学生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民办大学的日子,从来没这么难受过。


一、缺额 96% 的背后:家长算清了这笔账


黑龙江的民办大学,每年学费起步 2 万,好点儿的专业直奔 3 万。算下来,四年学费最少 8 万,加上生活费、住宿费,没 20 万打不住。


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,这不是小数目。


就算夫妻俩月薪加起来能过万,除去房贷、车贷、老人医药费,能攒下的钱寥寥无几。


有家长算过:"给孩子读民办,四年学费加各种费用20万,毕业要是月薪 4000,得不吃不喝四年才能赚回来。"


更让人犹豫的是 "性价比"。


公办专科一年学费 5000,山东、广东的优质专科院校,铁道工程、护理这些专业,毕业生起薪 6000 + 很常见。


而民办本科的专业,比如市场营销、工商管理,毕业生做销售、文员的占了大半,月薪还不如专科生。


现在的家长精着呢:不是不想要本科文凭,是不想为 "不值钱的文凭" 买单。


孩子要是能上公办本科,砸锅卖铁也愿意;可民办本科,说穿了就是 "花钱买个证",这证还越来越不值钱。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二、高学费的锅?不,是 "高学费 + 低价值" 的死循环


有人说民办大学招不到人,就是因为学费贵。这话只说对了一半。


美国的斯坦福、哈佛也是私立,学费一年几十万人民币,照样有人挤破头。


为啥?人家的钱花在了刀刃上:斯坦福旁边就是硅谷,学生实验室能直接对接科技公司;哈佛的校友网遍布政商两界,毕业就能拿到优质资源。


可咱们的民办大学,钱花哪儿了?


不少学校把钱砸在了盖漂亮教学楼、买豪车接送领导上,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没多少。课


程表十年不换,市场营销还在教 "报纸广告",计算机课用的还是淘汰的旧电脑;老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,没企业经验,上课照本宣科。


更荒唐的是管理比公办还官僚。


某民办大学的学生吐槽:"办个走读证明要盖 5 个章,找辅导员签字得等三天;专业课老师想加节实训课,要层层审批,最后不了了之。"


家长不是不愿意花高价,是不愿意花高价买 "低配服务"。


就像买手机,人家花 1 万买的是最新款苹果,你花 8000 卖的是翻新安卓,谁愿意当冤大头?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三、公办专科 "抢生意",民办的路更窄了


民办大学的日子难,还因为 "对手" 越来越强。


以前,成绩刚过本科线的学生,要么选民办本科,要么复读。


现在不一样了:职业本科崛起,深圳职业技术大学、金华职业技术大学,这些学校学费便宜,就业率高,毕业生进华为、比亚迪的不少;公办专科也在发力,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班,学生大三就去铁路局实习,毕业直接转正。


这些学校抢走的,正是民办大学的 "基本盘"—— 分数在本科线边缘的学生。


有考生说:"读职业本科,既能拿本科文凭,又能学技术;读公办专科,专升本也能上公办本科,比民办省钱还靠谱。"


更要命的是,公办大学的危机感比民办还强。


腰部以上的公办本科,老师天天琢磨怎么改课程、拉校企合作;反观不少民办大学,还在靠 "本科头衔" 吃老本,觉得 "再差也是本科"。


这种心态,怎么跟别人抢学生?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四、民办大学的出路:要么 "真值钱",要么 "真便宜"


现在的民办大学,正站在十字路口。


想活下去,要么学国外私立大学,走 "小而精" 路线。


比如聚焦某个领域,像吉林外国语大学深耕外语 + 跨境电商,毕业生就业率 90%+。


要么就实实在在降价,别总想着 "一年赚够三年的钱",把学费降到 1.5 万以内,靠规模活下去。


最怕的是还活在过去的幻想里,觉得 "家长迟早会妥协"。


现在的学生和家长,见过的世面多了,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教育。


你不拿出真东西,就算降到专科线,照样没人报。


降分也招不到学生!民办大学遭遇的挑战,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


民办大学的冬天,才刚刚开始。


那些还在靠 "本科头衔" 混日子的,迟早会被淘汰。


只有真正把钱花在教学上,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的,才能熬过寒冬。




标签: 教育

添加新评论 »